KR2n0035 欽定重刻淳化閣帖釋文-清-于敏中 (master)

法国女足世界杯 6937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重刻淳化閣帖釋文卷十

唐人及無名氏法帖

唐左率府長史呉郡張旭書舊列巻五第十六但/標名今移増 舊二

帖今歸入/張芝四帖

足下晚復不知疾痛如何深極憂難比也上下安之必

得發耶

謹案右一帖草書四行二十四字

[010-1b]

得足下十五日問為慰僕前患差張旭書

謹案右一帖草書三行十六字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蹔暢釋當不得極蹤可

恨吾病來不辦行動潛不可耳

謹案右一帖草書六行三十三字

終年纒此當復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

一會不講竟不竟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一昨遊悉誰

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

[010-2a]

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云見左軍彌數論

聴故也

謹案右一帖草書十六行八十七字

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佳並侍郎耶言别事

有及過謝憂勤

謹案右一帖草書五行二十七字

二月八日復得鄱陽等多時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

當與行不足不過彼與消息

[010-2b]

謹案右一帖草書五行三十二字

唐太子少師京兆柳公權書舊列巻四第十一標/諌議大夫今移改

聖慈允許守官稍減罪責猶深憂懼續冀面言不一一

誠懸呈卅弟處十四日敬空

謹案右一帖草書五行三十二字

伏審姊姊八月定發弟與廿八弟同從行逺聞不勝抃

躍今日元七來望弟速到極也願在路諮聞不停滯幸

甚未即展豁尚増悢悢不一一公權呈廿三弟廿六弟

[010-3a]

廿八弟卅弟處卅一弟意不殊前要小楷後使送往空

謹案右一帖行草十行八十四字

奉榮示承己上訖惟増慶恱下情但多欣愜垂情問以

所要悚荷難任儻有赤箭時寄及三五兩以扶衰病便

是厚惠不具公權狀白

謹案右一帖行書六行五十一字

至十六日専到崇賢惟昭察謹狀十五日公權狀

謹案右一帖楷書二行十九字今附録

[010-3b]

辱問卻送及碑本兼虚奬逾涯但深反側因見趙張如

虚奬之說為縁飾也幸甚不具公權呈

謹案右一帖行書六行三十六字

唐釋懐素書舊列巻五第/十五今移

右軍云吾真書過鍾而草故不減張僕以為真不如鍾

草不及張所為世之所重以其能懐素書之不足以為

道其言當不虚也

謹案右一帖草書七行四十九字

[010-4a]

無名氏書第一第二兩帖舊列巻五標何氏書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六帖舊俱

列卷五標古法帖第九帖舊列卷十第十帖舊列/巻九第十一帖舊列巻十俱誤標王獻之書今並

移改一又古法帖内有兩帖與獻之書複今/存其 刪彼卷重出者其一則刪此而存彼

投老殘年西崦已逼恒慮儵忽歸骸元壤溘爾冥滅竟

不一言以此在懐預為其備於兹路惟有憑心他餘不

能有益年將八十可以意求欲望長存何可得也道大

難俗情見善從善如登見惡行惡如崩必須筞怠惰勤

精進愛日惜力乃可獲耳吞聲飲氣不勞頓尓他便生

[010-4b]

異議速自詳答取竟勿滯留也十六日

謹案右一帖行草十三行一百二十字

去留深情故當取尓餘散輩停歳積故切思歸三月下

旬還非賖冀叙不遙南路行乃寂絶傷心

謹案右一帖草書五行三十七字

知賢弟至舍晚寒想顧之傷歎遂尓永惟痛壽春富陽

范道長體氣以小勝前日得此暑大都㝷常新婦書寄

物示諸人散騎二君何時還兄子皆佳能數為也

[010-5a]

謹案右一帖行草八行六十一字

既移屋近西牆微援裏地成大寛援裏起小三架如步

廊政可一丈梁得使二家通出入作門閤也此屋之東

故應作牆直步廊一壁太單空園中彌宜移三間屋故

當不甚難重複粗畫圖如别耳

謹案右一帖行草十一行七十五字

足下既有意適閑曠亦當忘暑耶遊矚疎數慰對者卿

少吾今年病垂了始小差大小今床疾惛忽移日耳每

[010-5b]

每深望逺言慰尚賖慨然元昌寄與音介勿勿書復既

與直人理畧絶何緣復有周旋理長史斷闊亦不減卿

唯公事時相瞻望耳吾面信遂至今不著不可解計至

故應必有香但不知好惡云何耳須得

謹案右一帖草書十七行一百二十字

敬祖日夕還山隂與嚴使知聞頗多歳月今屬天寒擬

適逺為當奈何奈何尓豈不令念姊逺路不能追求耳

謹案右一帖行草五行四十二字

[010-6a]

孤不度徳量力欲俟義於天下而措術淺短遂至昌蹶

然至於今日志猶不息君謂計將安出

謹案右一帖章草五行三十六字

亮曰董卓己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不可勝數曹操比

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故能尅紹以弱為强今日擁百

萬之衆協挾天子而令諸侯誠能不可與爭鋒也

謹案右一帖章草八行六十一字

孫權據有江東以歴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用斯可

[010-6b]

與為援而不可圖也益州天府之地髙祖因之以成帝

業荆州北據漢河利盡南海西連巴蜀東通呉會此用

武之國而其不能治天所以資將軍將軍既是帝室之

胄信義著於四海來之大國誠難至也

謹案右一帖章草十行九十九字

元度時往來以此為慰興公使適還數日具都下問人

情所憂良可歎息諸呉數問齡前來經日極為差云仁

祖欲請為軍司不知行不

[010-7a]

謹案右一帖草書八行五十二字

元度何來遲深令人憂懸耶常復有理因祠監多感足

下事甚善然所造極難想足下每思先後卿豈須言親

親不己意耳安石停此過半日猶得一宿何物喻之一

十當浦送近道所以致歎陽諸懐兒不可言且不復得

卿送有諸歎今此奕上道

謹案右一帖草書十三行九十四字

[010-8a]

淳化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當直中使就院賜御札八

分千字文一巻法帖一十巻受恩如是激節可知乙

卯閏六月十四日太一宫齊晚臨南軒看

謹案右跋行楷四行五十六字行間押公髙

之裔印

蘇氏家藏子容題

謹案右題行書一行七字

右法帖十卷得於呉興蘇氏乃元祐丞相魏公家第

[010-8b]

八巻後用公髙之裔印蓋言畢公髙之後也余假守

濡須郡齋刋魏公譚訓内載公於相國寺得畢文簡

賜本閣帖甚奇且云文簡以啚書斥逺祖名未中禮

因考實録淳化二年文簡自考功郎拜學士四年五

月出知昇州然則乃文簡在翰苑時所賜也李洪徳

秀謹題

謹案右題楷書七行一百二十三字前押晚

翠堂印末押李氏叔固李氏家藏二印

[010-9a]

宋搨第一真蹟丙戌王鐸/薛所藴同觀北海孫奉常家藏

謹案右題二行二十二字首六字𨽻書餘行

書上有晉府書畫之印下有北海孫氏珍藏

書畫印

蘇公名頌丹陽人祖居泉州南安父紳葬丹陽因家

焉元祐中拜相史稱其器局閎逺雖貴奉養如寒士

嘗於相國寺得畢文簡公賜本閣帖載所著譚訓中

後題蘇氏家藏子容題筆法大似眉山丁酉正月十

[010-9b]

四日記

謹案右跋行楷六行八十三字末押北平孫

澤退翁二印

[010-10a]

張旭前二帖姜夔謂其非贋亦非合作論最平允大觀

合為一帖標作隋僧智永豈未審帖尾旭自書名耶後

二帖舊誤作張芝其筆勢縱逸是長史而非伯英因從

米芾說更定公權聖慈帖人以其末署誠懸而不名多

疑其偽伯思據右軍敬謝帖自稱逸少以證之况此乃

與其弟書固不妨以字行耳閣帖第五卷一標何氏書

兩標古法帖何氏猶言何人長睿之說極當古法帖則

本逸其名因改標無名氏書以殿全編黄以投老二帖

[010-10b]

類歐陽詢姜以賢弟帖類王獻之米以移屋二帖類羊

欣皆出臆說未可泥從也敬祖鄱陽二帖複見子敬書

鄱陽帖當屬之大令因刪此以就彼敬祖乃王導子武

岡侯協非子敬同時與元度兩帖正相似曷若闕疑之

為愈乎孤不度徳量力以下三帖皆諸葛亮傳中語章

草並同顧或作古帖或標獻之尤為失考今悉訂正歸

一其畢士安識語為兹帖權輿蘇頌李洪王鐸孫承澤

諸題跋亦源流可溯並命摹勒帖後用示傳信御識

[010-11a]

初搨曽經賜文簡流傳七百七旬年無雙善本教重泐

有數吉光幸獨全並弆書軒兹數典非關治道彼稱賢

由今視昔徒佳話義具蘭亭序一篇

重摹淳化閣帖成因並弆畢士安原本於淳化軒詩

以誌事壬辰夏御筆

[010-12a]

文軒題榜因名帖石墨鐫華勝昔年

鑑古一空流派溷淳化帖後惟大觀刻本最佳然考/訂不精不詳而鉤摹亦稍失古意

他若絳帖潭帖鼎帖之類支派益岐流傳更無/善本此帖 頒行衆搨當如爝火之息矣

訂譌都奉

品評全王著排次標題訛誤不可僂數今悉經大概/訂正並於每冊後各繫 御識舉示

憾無毫髮超淳化信有權輿賜集賢今所摹刻/宋搨初本

乃畢士安為翰林/學士時得賜者榮甚陳劉事音釋宋陳與義/雖奉勅校

釋閣帖未得鐫石並傳其後劉次莊輩各有釋/文皆自著専行亦非官本臣今承 命音釋

[010-12b]

附列帖中/實為榮幸祇慚未熟佩觿篇

臣/于敏中恭和

[010-13a]

釋文訂異

張旭晚復帖復從顧從義釋劉次莊姜夔俱作後

十五日帖前字畫旁多一曲疑是鉤摹之失 冠軍

帖辨從姜夔顧從義釋辨當作辦古通又不可從姜

釋大觀合二字作處字義雖較優但筆蹤牽附増改

究失本真不若仍從其舊顧謂是王著誤摹王澍謂

著本摹作潛處後人以紙幅短妄分存以備考 終

年帖復從姜夔釋有作治字者非又比去從顧從義

[010-13b]

釋姜作以去又講竟不竟俱從施宿釋姜作忘顧作

意俱難通又一昨從姜釋顧云一本合二字作所似

於草法未合又數處下空顧云不能容看字故提頭

又彌數從顧釋王澍作彌若存參 欲歸帖遣從顧

從義釋姜夔作追字體不類又不知亦從顧釋姜作

不具又佳並從姜釋劉次莊釋同顧釋作往佳且以

為劉闕釋俱非又勤字似勒王澍云是筆駛少一折

論似確

[010-14a]

柳公權聖慈帖敬空顧從義作問王澍謂空字失下

半說較合從之 伏審帖元七從顧從義釋一作元

叔非又展豁從朱家標釋顧作割非又悢悢從顧釋

按玉篇悢悢惆悵也或作恨恨非又後使從劉次莊

釋顧云後當作復使一作便俱非又帖末一字朱家

標釋作耶顧云一作言體皆不類王澍以為當是空

字云唐宋人書帖多有之其說為長因從之

無名氏書投老帖筞從姜夔釋顧從義作榮非又不

[010-14b]

勞亦從姜釋顧作身非又取竟亦從姜釋草體應如

此顧以為疑何耶又他亦從姜釋陳與義作地非

去留帖取爾從王澍釋草法較合劉次莊姜夔釋作

所又思歸從姜釋顧從義作忽歸非 晚寒帖以從

姜夔釋以與己古通王澍云當是似字筆駛省一折

存考又兄子亦從姜釋顧從義云兄一作允非 移

屋帖□考字書同薔薇之薔姜夔釋作墻非又援姜

云與園同顧從義訓作欄王澍以本帖下園字正作

[010-15a]

園此援字當如顧解按欄為階際句欄及牡丹芍藥

稱欄之類其内安得有餘地起屋考毛詩鄭風疏園

者圃之蕃齊風疏樊圃之樊訓為藩爾雅釋言疏圃

外藩籬謂之園而周禮太宰疏亦有園其藩也之訓

是援與園同正當作藩籬解下文園字乃同義而體

互見毋庸拘泥也且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

有插槿當列墉句更可為援即籬之證又直從施宿

釋劉次莊作宜非又空從姜釋顧悞作恐又畫從姜

[010-15b]

釋劉作盡一作晝俱非 閑曠帖忘暑從姜夔釋劉

次莊作惡暑非又慰對從顧從義釋姜作至又者卿

者從王澍釋卿從姜釋又垂下一字澍作了劉姜俱

作耳施宿云與下文耳字草法異似澍說為長從之

又今床今從姜釋床從澍釋姜釋作度草法不類劉

釋作會使可疑又每每從劉姜釋施作每日非又昌

寄與音介昌從施釋劉作過寄與從劉釋姜以昌寄

與三字作日具問可令五字顧作昌之問可令音介

[010-16a]

亦從劉釋音顧作晉介一作分俱存考又勿勿從姜

釋姜据顔氏家訓引説文云忩遽者稱勿勿又引祭

義注勿勿猶勉勉也或作忽忽又作怱怱皆不及姜

訓之合又與直與從劉釋姜作即直從姜釋劉作宜

又略絶從劉姜釋施作略紀非又面信從劉釋姜作

面促又須得從劉姜釋米芾云當作欣白與上一帖

皆羊欣書按帖卷八内即有羊欣書其結體及署名

與此皆不類未足為羊書之据惟須得二字語意未

[010-16b]

了其下或尚有脫簡蓋此帖難考處甚多或筆駛未

完或鉤摹稍失其諸家互異者皆未能確切可信不

得不存疑俟考耳 敬祖帖使知從劉次莊釋顧從

義云唐摹一本作君文義為優而草法不合 度徳

帖俟從姜夔釋顧從義因史文作信遂以俟為古伸

字非又措術諸釋皆同史作智術又君謂亦從姜釋

顧作若 亮曰帖曰從姜夔釋史文正同劉次莊施

宿作白非又桀與傑同此字鉤摹有缺又袁紹從劉

[010-17a]

姜釋顧從義作表雖字體相合與史文異豈表謂劉

表作書者别有據耶存考又協從劉釋史文無此字

或是筆誤衍文又與從史文及姜釋劉作久非又峰

從顧釋施云與鋒通用 江東帖以歴之以與己通

又盡從劉次莊釋一作逮又西連帖作武用武帖作

連俱有史文可據蓋摹刻時倒置也又著從劉釋玩

字體類若但與史文不合未可改易來之大國八字

諸葛傳所無王澍以為亦如帖首七月二日獻之白

[010-17b]

七字俱妄人所加但此句無甚關礙仍存其舊 往

來帖諸呉從陳與義釋劉次莊作從 來遲帖令從

顧從義釋劉次莊作足又常復從王澍釋顧作當謂

又卿從黄諌釋顧作公非又半日從劉釋黄作已又

喻亦從劉釋顧疑作呱非又一十亦從劉釋字畫雖

似而義難曉顧合作早亦非又送從顧釋黄作道又

近亦從劉釋施宿作迎非又歎亦從劉釋黄作□澍

從之疑是邑旁少折又奕從黄釋顧作貪亦不甚合

[010-18a]

此帖字體可疑文義難解者頗多或當時排次脫訛

或上石鉤摹舛缺俱無可考證姑就諸家音釋中擇

其近似者録之仍識以存疑

[010-19a]

乾隆三十四年歲在己

丑春二月奉

敕校正宋淳化閣帖初

搨模勒上石

謹案第十卷共二十二帖一/百七十八行一千二百八十

七字/

[010-19b]

欽定重刻淳化閣帖釋文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