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在情景创设中扩展经验
学校要表现出致力于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项目的标准与实施细则》
我们积极创造真实情景体验以及引人入胜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能动性,调动他们在认知自己及他人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参与和认同。我们鼓励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加入探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扩展学生的经验,同时促进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共建。
案例一:在大班“庆典和风俗帮助我们理解别人”探究单元中,当布依族和藏族的家长穿戴特色服装进入班级时,学生们都惊叹于他们的服饰、语言和自己的差异,并开始提出更多和他们生活、文化相关的问题,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两位家长为学生们带来了该民族的资源,并持续担任专家顾问,支持学生扩展经验。伴随研究的深入,学生和老师依据收集的信息,还原共建了藏族、布依族的生活情景。学生们在这些区域做糌粑、戴首饰、跳锅庄舞、绣刺绣,观看牛王节的故事,沉浸在愉悦的体验当中。
当年幼的学习者在情景中,与真实的人建立情感,与真实的景互动,开展浸入式学习时,他们将持续地投入情感及智力,并更自发地产生接纳、欣赏、认同的积极行为。
彝族妈妈参与班级探究
03
用共构政策促进文化理解
学校要实施并审查一项符合国际文凭组织指导方针的全纳教育政策。
学校在其语言政策中要阐述学校以何种方式承认多语学习是一种事实、权利和学习资源。
——《项目的标准与实施细则》
我们通过共构政策,发展社区成员共同的理解,采取了有效的行动,保障愿景的实现。我园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均考虑了学生差异化、多样化的背景和需求。例如《全纳政策》强调整个学习社区对每一个独特的学习者身份的尊重。该政策提出:“教师有责任对全纳持积极态度,并理解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我园的《语言政策》也表明:“……政策考虑到了当地背景和学习社区的所有成员……不同的语言都将得到尊重和重视。我们会向家长、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语言发展。”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多语言能力有利于跨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不同语言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多元化视角和跨文化意识。
04
在多元课程中发展身份认同
学校制定的课程要具有清晰的横向和纵向衔接。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展他们的个人和文化身份认同的机会。
学校社区要通过学习和教学肯定每个学生的身份认同。
——《项目的标准与实施细则》
当每个年龄段都有结合当地情境和全球背景的探究机会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个人和文化身份认同,建立自信,还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发展胸襟开阔的学习者特质。在不同的超学科主题探究当中,我们都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相似与不同,建立联系,欣赏多样性。如在小班,学生对比自己和外籍教师服饰、饮食、习惯,发现相似和不同。在中班,学生去探索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住宅的多样性。在大班,学生深入探索庆典和风俗的起源 ,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
同时,我园也积极发展节日课程,创造全园联动的文化交流体验,将不同国籍、民族身份的人群考虑其中。比如学校邀请外籍及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和外籍教师策划国际运动周,使社区有机会认识独特的他们,也让他们能为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感到自豪。
2021年国际运动周
近几年我园在持续开展的中国年庆祝活动中,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探索中国不同地域的新年庆祝方式
探索川西特色的新年庆祝文化
探索中国新年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
作为中国的IB学校,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探索、学习的可能性,支持他们不断认识自己,认同自己,面对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敞开心扉,放眼世界。
在IB大社区中我们获得了很好的体验、成长与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享受到IB课程带来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非常愿意投入社区建设,在国际文凭全球社区中弘扬IB精神和终身学习者的角色,支持国际文凭共同的愿景、使命,发扬全球社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