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列表以获取更详尽的列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四个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四个独立兵种。
陆军
编辑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96式主战坦克
解放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由陆军组成。陆军长期以步兵为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了少量的骑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种领导机关。80年代以来,陆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设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并于1985年组建陆军集团军。经过多年建设,陆军已经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的现代陆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成批量地在部队列装,成为既能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又能与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强大军种。现在中国陆军集团军由地面突击力量、火力打击力量、作战保障力量和後勤技术保障力量等四个部分构成,有数十个专业兵种,涵盖一百多种专业。其中装甲兵列装了可以在行进中进行射击的新型主战坦克。
陆军是主要在陆地进行作战的军种,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47],现役员额在100万人以下[48][註 13],规模世界第一。
直-10武装直升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为首任陆军司令员,取代了原先由四总部代行指挥管理的架构[49]。陆军部队包括机动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警卫警备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等,主要实行战区陆军、集团军、旅、营、连、排、班体制。集团军由旅编成,隶属于战区陆军,为基本战役军团。旅由营编成,通常隶属于集团军,为战术兵团(边海防旅则直属于战区陆军)。营由连编成,通常隶属于旅,为高级战术分队。连由排编成,隶属于营,为基本战术分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3个集团军。
陆军领导机构还直接領導、管理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和北京卫戍区等三個戰略地位特殊、配屬作戰部隊的省級军区(卫戍区)[50]。
海军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19年9月2日)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更多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列表
055型导弹驱逐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部队等兵种及专业部(分)队组成,共29万余人,舰艇500余艘,飞机700余架,包括3艘航空母舰(2艘已服役)、5艘两栖攻击舰(3艘已服役)、8艘船坞登陆舰(8艘已服役)、69艘驱逐舰(51艘已服役)、105艘护卫舰(101艘已服役)、78艘潛艇。
海军下辖北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海军三个战区海军。战区海军下辖基地、水警区、水面舰艇支(大)队、潜艇支队、航空兵部队、陆战队、岸防部队等。潜艇部队编有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具有在水下进行反舰、反潜、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以及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核动力潜艇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水面舰艇部队编有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艇部队,具有在海上进行反舰、反潜、防空、登陆、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海军航空兵编有舰载航空兵、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反潜航空兵、预警航空兵等部队和侦察、警戒、电子对抗、运输、救护、空中加油等作战保障部(分)队,具有在空中进行侦察、警戒、预警、反舰、反潜、防空、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其编制序列为:战区海军航空兵、航空兵师(旅)、航空兵团。海军陆战队编有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等部(分)队,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海军岸防部队编有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和海岸炮兵等,具有海岸防御等作战能力。
海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海军由海军机关、战区海军、试验训练基地、院校、研究院等构成。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广东湛江。海军编有多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导弹艇、扫雷舰和勤务舰艇等,编有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舰载战斗机、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战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旅)。陆战队主要由陆战步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两栖侦察兵、防化兵和通信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旅、高炮旅等。
空军
编辑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更多信息:中国军用飞机列表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表演的运-20A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经过近70年的建设,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组成的战略军种,具备了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土防空,保卫国家领空和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组织相对独立的空中进攻作战;在联合战役中,独立或协同陆军、海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作战,抗击敌人从空中入侵,或从空中对敌实施打击。空军实行空防合一的体制,由航空兵、防空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空军在重要战略方向和重要目标区域设有军或相当于军的基地。航空兵由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侦察、电战、运输航空兵以及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主要机种为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运输、电战、侦察、作战支援等,通常按基地、旅(团)、大队、中队体制编成。航空兵基地一般下辖2-3个航空兵旅(团)和驻地场站,航空兵旅(团)是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武器装备和担负的任务不同,各类航空兵旅(团)编制的飞机数量,通常在20-40架之间不等;飞机和飞行员(机组)之比,通常是1:1.2。防空兵通常按旅、营、连体制编成。空降兵按军、旅、营、连体制编成。
截至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有约39.8万名现役军人,外界估算現役有飞机5,200余架,(註:所有戰機數量僅為軍事研究機構根據公開資訊與衛星照片保守估算,未曾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方正式公布真實數量[51]。)其中包括近2,000架战斗机、400余架轰炸机、450余架战斗轰炸機、450余架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各型電子戰機和帶有攻擊力的教練機、不明數量但可信相當龐大的自製無人機等[52][53]。
空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空军由空军机关、战区空军、旅(团)构成。空军下辖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个战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等。战区空军下辖航空兵基地、地空导弹旅、高炮旅、雷达旅、电子对抗旅以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空军编有多所院校。
火箭军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19年9月2日)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東風-21D型反艦彈道導彈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组建于1966年7月1日,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经过50多年的发展,火箭军已经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以及相应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其中装备战略核导弹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遂行常规导弹火力突击任务。
火箭军作战指挥权高度集中,实行中央军委、火箭军、导弹基地、导弹旅的指挥体制,部队行动必须极端严格、极端准确地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火箭军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等组成。导弹部队编有导弹基地、导弹旅和发射营,作战保障部队编有情报侦察、通信、测绘、气象、电子对抗、工程、后勤和装备等技术专业保障部队,院校编有指挥学院、工程大学和士官学校,科研机构编有火箭军研究院。
东风-31洲際彈道飛彈发射车
火箭军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火箭军所属核导弹,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核导弹,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主要担负对敌战略战役重要目标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军事航天部队
编辑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
网络空间部队
编辑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
信息支援部队
编辑
主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成立[54],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2024年4月19日,战略支援部队被撤销,同时相应调整前战略支援部队中的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55]。
该部隊較為神秘而新穎,依外界觀察所得應該是與電子戰、網络戰、太空衛星有关联,可能參與後勤工作,例如導航、資源調度等,官方说法战略支援部队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56]。而外界根据其臂章则猜测战略支援部队可能包括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卫星管理等方面力量[57]。
军事专家尹卓称,其主要的使命任务是支援战场作战,使我军在航天、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战场能取得局部优势,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战略支援部队的任务包括:对目标的探测、侦察和目标信息的回传;承担日常的导航行动,以及北斗卫星和太空侦察手段的管理工作;承担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防御任务[58]。
联勤保障部队
编辑
主条目: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
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勤保障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于2016年9月13日,由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及其领导下的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等5个联勤保障中心(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部五战区)组成。这支部队的前身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和各大军区联勤部。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下辖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