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回答“四个之问”的中国答卷

历届世界杯主题曲 57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现代化的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世界之问”的中国答卷

所谓现代化的“世界之问”,就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难道只有西方一条路可走吗?

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追求、人类的共同期望。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将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认定为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傲慢地鼓吹“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并竭力推销自己的现代化模式。然而,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具体国情不同,“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另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并非“美丽的神话”,而是存在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高污染高消耗、对外扩张掠夺等严重缺陷与弊病。事实证明,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依附外部力量扶持,结果要么误入歧途而落入“现代化陷阱”,要么丧失独立性而沦为他人附庸。

现代化是一个开放式题目,“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历史迷思,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现代化“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中国之问”的中国答卷

所谓现代化的“中国之问”,就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应如何实现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最初的“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四个现代化”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并初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做出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两步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现代化。一方面,这是由我国作为后发国家的现实境遇决定的。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的“串联式”过程不同,我国的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并联式”过程,这意味着我国在更短时间内面临着更多更大更复杂的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这是由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要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意味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上述两方面原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人民之问”的中国答卷

所谓现代化的“人民之问”,就是人民渴盼什么样的现代化?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对于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人民既是出卷人,也是阅卷人。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其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旨归。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正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正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其二,依靠人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样也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其三,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人民最有发言权。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才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

所谓现代化的“时代之问”,是在充分总结、吸取世界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不断探索取得成功?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战略机遇,也有风险挑战。从内部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然艰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等等。从外部来看,新冠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面对新征程上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考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其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再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动应对内部发展问题。最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无惧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逆风而行、踏浪而上,主动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挑战。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研究”(项目编号:18SB0211)】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