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阿贵龙门客栈,(https://xueqiu.com/8524534519/239322280)
——迷失在3000点的二十年
【阿贵投资茶话】
在股市,你,我,他,可能都不止一次思考过,为什么A股就是不能持续上涨?
今天,我们就汇总了几组数据来看看A股最近18年来的数据,从中管窥一二。
我们结合2005-2022年长达18年股市的大事件,先定位几个时间点,一是两个大级别的牛市2006-2007和2014-2015,二是两次牛市后的萧条,一是2008,二是2018,三是最近三年的非牛非熊的“新常态”。
我们先看第一级数据,我们选择每一年最后一个月的数据,今年目前只有11月的数据,看一下整个市场总市值(数据来源于中登结算,因为它没有区分股票和债券,所以,总市值包括债券市值。)的变化。如下图:
1、在2006-2007年超级牛市前的2005年12月总市值仅3.72万亿,2006年12月已大增到9.54万亿,2007年12月飙升到33.32万元,虽有新股影响,但是更多的是股价普遍5-10倍及以上的超级牛市带来的总市值增长。
2、2008年的大跌,总市值到12月缩水到12.54万亿。
3、2009-2013年,经过一轮2009年大反弹后回到二十多万亿,然后就基本徘徊在这个水位多年。
4、2014-2015年牛市爆发,总市值快速上升到40、58万亿,因为统计的已经是2015年12月,也就是已经大跌之后,我特别查询了2015年5月的总市值达67万亿。
5、之后2016-2017年变化不大,2018年大跌,总市值减少12万亿到54万亿,2019-2021三年,其实是局部行情,同时A股发行数量持续高增长,各种因素,这三年总市值分别达到72万亿、97万亿和111万亿。注意,这111万亿已经达到了2015年的两倍,如此巨大的市值增长,也没有掀起指数上的牛市影子,上证指数波澜不惊,但是不能无视创业板指数是从1100的谷底攀登上过3576,虽然事实上也只是一部分个股如典型的宁德、迈瑞、东财、爱尔、亿纬等,但也可以定义为结构性局部牛市。同时,也得承认,如此巨大的50-100亿级别的巨量总市值变化,也只贡献了结构性局部牛市。如果想要出现2006-2007或2014-2015年的全面牛市,总市值的变化可能高达200万亿以上,这确实是非常难的。毕竟,2006-2007年的大牛市,是在总市值基数仅仅3.72万亿基数发生的,2014-2015牛市前的基数也只有二十多万亿。
接下来,我们从结算金额来看一下同期的2005-2022年情况,我们也是选择每年的12月,2022年为11月。
1、2005年12月的结算总额仅1.45万亿,基数非常低,2006年12月已大增到11.44万亿,2017年12月更是飙升到36.46万亿。特别要重视与1.45万亿基数的对比,就很容易理解5-10倍及以上个股的大涨在那时是多么轻而易举。
2、2008年大跌,12月结算金额降到了6.95万亿,也是市场降到冰点,极度低迷的证明。
3、2009年大反弹市场活力恢复,12月恢复到26.87万亿,2010年主要是中小板继续有所上涨,也推动了结算继续增加到34.96万亿。
4、2011-2012年的低迷可以在结算也降到21-22万亿可见。
5、2013年创业板行情先行,推动结算增长到12月的39.06万亿。
6、2014-2015年的快速牛市,大家应该都记得,结算也是暴增分别达到86.08万亿、114.41万亿。
6、牛市之后,仍然维持了较高的结算金额,最低的2018年12月也达88.85万亿,对比2011-2012年的20万亿级,更早的2005年仅1.45万亿,已经是完全的新世界了。在这交易结算金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市场却未必有行情,2018年是几乎跌了一年。
7、要想有像样一点儿的行情,结算金额需要明显的增长,2019-2021三年的12月,分别达到106.54万亿、167.24万亿和209.98万亿,也是结构化行情的三年。2022年11月,虽然结算仍然高达202.29万亿,竟然也是非常疲弱的2022年中疲弱的一个月。足见市场有要上涨为主的行情,需要多么巨大的成交量变化。
8、从总结算金额这个角度,当月结算总额已经上升到200万亿的时代,我们这个市场太庞大了,再推动指数级别的大涨,需要多大的成交金额的海量增长增长!从这个角度,可能你我都得小心谨慎一些,结构化行情恐怕将成为常态。
最后,我们分享今天的第三级数据,就是市场的开户总数,说明一下,2015年中登公司采取了与之前统计不同的方法,应该是更为准确的以人头数为准统计股市的投资者人数,2015年之后的数据较为准确。2014年及之前的数据虽然也是中登发布的,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太准确,不过,其变化值是我们重视的,也具有参考价值。
1、这个数据,主要看变化值更有意义,比2005年为例,其实当时的实际市场参与交易者大概是一千多万人,比这里显示的账户数7336万少很多。所以,2006-2007年分别增加了517万和1426万,同时7336万中之前沉睡多年的账户又“醒”过来很多,才是理解为什么2006-2007年涨得那么厉害的关键。
2、2007年行情太牛,这是会有长尾效应的,所以,2008年仍然增长了1169万账户。并在2009-2010年继续发挥作用,分别增长1588万、1353万。
3、2011年增长大幅度减少,2012-2014年出现负增长,这可能与中登公司统计口径的一些变动也有关系。所以,我们前面也谈到2015年之后的数据应该是口径统一后,才变得更加准确。
4、2015年之后,股市是持续带来增量的,几乎每一年都有新开户一千多万,其中最多的是2016年1900万,2020年1802万和2021年1963万。而这三年,2016年属于牛市的长尾效应,2020-2021属于结构化牛市的赚钱效应影响。
5、2006-2007年开户增量推动大牛市,而2019-2021规模得大得多的增量,只是结构化行情。从这种持续增长的角度,来反观这几年股市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事违人愿,这与股市的大扩容,新股数量大增,大小非长期持续减持套现等不无关系。
另外,有一级数据也与本文有一定关系,所以,一并列入,就是关于我国基金业这些年的快速增长,也是持续给股市带来巨量资金的。
截至2022年8月末,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47.7万亿元,十年增长约10倍,同时行业结构质量明显提升,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
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7.29万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8.5倍。其中,权益类基金达到7.46万亿元,占比27.34%,较10年前增长了3.3倍。公募基金在服务大众理财的同时,支持养老体系建设,管理养老金资产4.06万亿元。
截至2022年8月末,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20.41万亿元,10年增长12.7倍。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5.98万亿元,10年增长11.9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10.97万亿元,10年增长12.6倍;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2.72万亿元,10年增长24.7倍。
回顾历史,2005年12月总市值仅仅3.72万,经过2006-2007年的超级牛市,激活了中国股市,2007年12月总市值高达33.32万亿,同期结算金额也是从1.45万亿飙升到36.46万亿。
经过几年的平稳,2014-2015年牛市再次激活中国人的股票投资热情,总市值从二十多万亿增长到60万亿级,结算的变化更加巨大,从二十万亿级暴增到86、114万亿,比总市值的变化幅度还巨大。
在接下去的2019-2021结构行情中,总市值从60万亿级增长到72、96和111万亿,结算从88万亿增长到106、167、210万亿。
2022年总市值只是从111减少到101万亿,结算从210减少到202万亿,减少都不到10%,但是市场是何等疲弱,全年仅仅只有5-6两个月局部行情,其它时间都是下跌或横盘震荡。
按今天呈现的数据,这18年,A股主要是通过两轮牛市及长尾盘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已经持续多年每年一千多万新开户数,同时机构投资者带来增量资金,但是,面对规模巨增的A股市场,总市值100万亿,月结算200万亿的规模,未来想有全面的指数级别的全面行情,究竟需要多庞大的结算金额和出现多巨大的市值增长,我们也无数给出一个答案,只能是毛估估,总市值怎么也得增长一倍达200万亿以上,结算增长一两三则高达月成交400-600万亿,确实是一个有点儿宏大的工程。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些砖瓦或韭菜在里面能起到多少作用!
【阿贵PHOTO】
A股上市以来总市值、公司数变化
看上去发展够快,够繁荣的,不明真相者以为持有A股就一直这样增长着赚钱。
真相却是,到目前为止,是以全体股市二级市场参与者投入巨额资金,却亏多盈少,总体是亏损巨大为代价的。
无数的中国股民共同投入百万亿级真金白银撑起的这个市场,如果再出现指数级别牛市,膨胀为两、三百亿的中国牛市,当然是极好的,极为振奋人心的,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然而,不知道是哪一些原因,造就了神奇一二十年3000点的A股,也许,我们确实在未来继续真金白银地增加投资于股市百万亿,总量达到两百万亿,钱都去哪里了呢?更多的海量的公司,海量的再融资,海量公司的大小非长期的提款,等等,指数却可能依然在3000点晃悠悠。
日本是否失去了二十年,我不知道,反正A股上证指数已经迷失在3000点二十年,要是再迷失二十年!简直不敢想象。
算了,你们这成人的世界真的太复杂了,还是欣赏这简单的可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