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趋势线迟早会被突破。而哪些突破具有重要的技术性意义并没有肯定而快捷的答案,需要与其他参考资料(譬如移动平均线与成交量)综合研判,才能确定此突破的价值。然而在走势很强的中级上升趋势的最后阶段会有加速上升现象,远离趋势而形成很大的空间,以便在股价与趋势线再度相碰而穿过之前形成许多不同形态。因此趋势线真正被穿过很可能在由头部到颈线的过程或在完成头一肩形态时突破颈线的几乎同一时间出现。
许多其他例子中,趋势线可能在股价从右肩开始下跌时首先被突破,而不必等到颈线的突破便可采取行动。这是趋势线比起反转形态完成时,能给予较早的暗示信号,能使投资人在较高价格采取行动的例子。
3.趋势线的有效性
由于趋势线的决定完全取决于画线者对大势观察从线路图上得到参考指标,因此必须从几方面验证它的可靠性:
(1)趋势线所经过的次级上升底部愈多,愈有意义。换句话说,若股价回到趋势线上,便再度上升,如果次数多,则趋势线的有效性更可获得确认。
(2)同样地,趋势线延伸愈长,同时两个靠近的次级底部连线不能太平或太陡,否则失去意义。最好股价能离开趋势线附近而停留高价位一段时间,然后股价产生中级下跌,向趋势线靠近。但是距趋势线所根据的两个次级底部相当远,在此期间若大幅度上升,则它的可靠性愈大。
(3)趋势线和它两个底部连线形成的角度是估量中级趋势线的标准。一条角度非常陡的趋势线容易被一个横向的整理形态突破。对技术分析者来说,这条趋势线测量价值就大打折扣;适当角度(大约30o)的趋势线愈有技术性意义。因此任何突破发生时,都应提高警觉,采取对策。
趋势线经过一段时间后,终究会被突破,这时我们应从三方面来确定突破的有效性。
①突破的程度:股价决定性穿越趋势线时,当日收盘价须高于或低于趋势线价位,有时也可以在两、三天内完成。
②成交量变化:成交量在真正上升开始,突破某种形态时必需大增,但是下跌的突破时成交量则难以揣定。通常股价跌破趋势线的第一天成交量并不显著增加,然而在下跌过程中必会出现大成交量,随后开始萎缩。
③股价跌破趋势线后,距离趋势线不远,成交量并没有迅速增加,成交量萎缩至相当程度,股价回升至趋势线下方,此时成交量如果扩大,股价再度下跌,就可确定上升趋势被破坏。
一般来说,股价跌破中级趋势线后,会有暂时回升的现象,专家称之为“逃命线”,这时股票持有者对于大势不存奢望,纷纷抛售,造成上升阻力,新的下跌便发生。也有些时候股价突破趋势线,继续下跌,使等待反弹抛出股票的投资人犹疑不决,造成严重损失。
从趋势线的可靠性得到的结论是,将趋势线实际用于股票买卖必须要有经验,而且正确的判断也只有从实践中才可以做到。
4.上升轨道与下跌轨道
读者应该了解上升趋势线是将股价波动之低点相连,下跌趋势线是将股价波动之高点相连,并且延伸下去。至于轨道,上升行情里,除了将各低点相连,同时也将股价波动之高点相连,股价便在上下两条直线内波动,这是上升轨道;下跌行情里,除了将各高点相连,同时也将股价波动之低点相连,这是下跌轨道。
趋势线乃是以一条线预测未来股价走势,轨道则将行情局限于两条线内,然而股价变动并非如此规则,剧涨与剧跌均会轻易冲出轨道,这种“失事”行为所幸并不常见,因此在正常行情发展时,轨道便成为上升时的阻力或下跌时的支撑,短线进出者常喜用此原理“抢帽子”,股价上升,在轨道上限附近抛出股票,回跌时,在下限附近接回股票。
股价波动涨跌有快有慢,因此上升轨道与下跌轨道除了大轨道(原始轨道)不致随意变更,小轨道经常改变。譬如中级上升行情里,股价起初上升缓慢,随即加速波动,最后又趋缓和,而轨道亦随行情变动快慢有所改变,必须修正,中级下跌行情亦复如此。
5.趋势线的作用
研究股价变动,会发现股价时常以平行的趋势而移动,有时是几个月,有时长达一年。随着股势强弱变化,次级趋势中经常发生高过或低于趋势线的现象,也就是说,短期上升轨道或下跌轨道变得非常陡峭,可是不能维持长久,仍旧回到趋势内。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平行趋势(标准轨道),若股价遵循这个趋势而变动,便有几个短期的买点与卖点,现以图形来解释(图6—24)。
在图的左端,股价顺着平行趋势路径上升,也就是依上升趋势大轨道而向上变动。短线操作时,股价涨至轨道上界线附近即是卖点,图中的A点便是卖短时机,而股价回跌至轨道下界线附近,即买进时刻,如图中的B点就是补回股票处。至C点时,股价未能如预期的再接近轨道之上界线而回跌,表示多头拉升力量已未如先前那样强劲,回跌至D点后再反弹至E点时,上升轨道已经改变,涨势至此暂时告一段落,进入盘档整理阶段。在股价突破DF之延长线支撑点H点时,下跌形态初成,此时成交量不大,亦是有效突破,不应再做短线买卖,应将持有股票卖出而观望,股价果然迅速下跌至I点。此时跌幅已深,供需发生改变,自然反弹,但涨至J点时即因上档卖压重而回跌,再创新低点,形成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