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1月1日,日本發生7.6級地震,引發海嘯警報。海嘯通常是由水體的突然擾動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是海底地震。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國家之一。2024年的第一天,一場7.6級地震襲擊日本中部,引發海嘯警報。 新聞報道呼籲沿海容易受影響的居民前往高地避難。據報道,日本海沿岸的海浪高達1.2米,地震後,超過3萬戶家庭停電。今次的地震喪生人數,已增加到至少55人,搜救倖存者的工作仍持續進行。 根據當地記錄,這是自2011年發生的高度破壞力地震以來,日本首次發佈這等級的海嘯警報。海嘯是如何形成的?海嘯是周期長的海浪,由水體突然遭到擾動,例如海底火山爆發或海溝斜坡崩塌等,但最常見的原因是海底地震 。澳洲地球科學局(Geoscience Australia)高級當值地震學者加塞米(Hadi Ghasemi)向SBS新聞表示:「當地震引發水體移位時,水會從地震源向外移動,形成海嘯的最初波浪。」這些初級海嘯浪的特點是周期長,能以高達8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穿越海洋。周期長意味著海浪損失的能量很少,仍具威力。澳洲國立大學ANU地球物理學主任、地球科學研究學院教授特卡爾奇奇(Hrvoje Tkalčić)表示,這些海浪「非常持久」,可以橫穿整個太平洋海床。海嘯波浪在水下的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 800 公里。 Source: SBS特卡爾奇奇向SBS新聞說:「當然,最大的海嘯是由最大的地震引發的,但這不僅僅取決於地震的規模,更多地取決於岩石和斷層的特殊構造。」在深海中,這些波浪幾乎不可見,但一旦它們接近海岸,因為水位變淺,這些波浪就會減速,這導致高度和威力增加。一旦它們抵達海岸,就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地震是甚麽原因造成?加塞米解釋稱,地震通常發生在地殼中的薄弱區域,這些區域被稱為斷層帶。他說:「隨著構造板塊(構成地殼的巨大岩石板塊)的移動,它們有時會相互卡住,導致壓力積累。」加塞米解釋,「斷層帶基本上是配合構造板塊移動所引起的應力而存在」,「隨著壓力的積累,最終達到一個斷裂點,岩石就會滑動」。日本已成功研發世界上領先的海嘯預警系統,以應付持續不斷的地震威脅。 Source: Getty / Jiji Press/AFP當岩石滑動時,能量會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使地面震動。根據特卡爾奇奇的說法,並不是每次構造板塊在水下的相互作用都會引發海嘯。他說:「如果斷層帶與地球表面垂直,那麼兩個相互滑過的岩石單元的運動將完全是橫向的。」「它們將保持水平,不會引起海洋水體的移位。」當構造板塊之間的滑動導致一個板塊被迫上升或下沉,從而引起水體的垂直移位時,海嘯就會形成。為甚麽日本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特卡爾奇奇表示,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因為它位於「極其複雜的地理環境」中。地球表面由大約十幾個較大的構造板塊組成,其中有四個在日本交匯。這個島國也位於所謂的「火山地震帶」上,也就是太平洋邊緣的一串火山和地震活動點。絕大多數海嘯都發生在這個地區。相關內容【日本元旦地震】與時間戰鬥搜救生還者 罹難人數升
【禍不單行】日本繼大地震後又發生兩機相撞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9.0級地震,那是有史以來其中最強烈的地震。由此產生的海嘯引發了高達40米的海浪,摧毀了長達2000公里的海岸線,距離海岸5公里的內陸地區也受到波及。超過46萬人疏散,數以萬計的人在隨後幾年被迫流離失所。全日本超過12萬棟建築物,以及部份主要基礎設施也被摧毀。15米高的海嘯破壞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電力供應和冷卻系統,導致三個核心熔毀。這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來最大的核災。最初估計,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共造成近2萬人死亡,但截至2020年12月,日本國家警察廳認為災難造成15999人死亡,2527人失蹤和推定死亡,6157人受傷。更多內容【黃金海岸直升機相撞一周年】遇難機師體內檢出「低濃度」可卡因
習近平新年賀詞首提「必然統一」 蔡英文稱須符民主民意
【20年前檔案解封】內閣曾商議非自願遣返伊拉克難民
維州法院記錄數據庫遭黑客入侵 取走錄音
丹麥女王宣佈退位 澳洲出生王妃將成新王后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